您的当前位置: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网申论热点:破除障碍顽疾 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发布:2022-03-11 16:15:53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更多申论材料与范文金句获取

\
  在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备考中,写作是众多考生们要啃的硬骨头,天津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们多学习一些申论的素材,以便考试中更好的发挥,以下申论指导希望考生们可以借鉴。更多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

\202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网申论热点:破除障碍顽疾 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 热点背景 *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要看到,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特别是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此,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找到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进而更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 公务员考试角度分析 *

  数字经济面临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需要看到,我们强调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一致,而是更加关注有效释放不同区域的优势、着力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的机制,形成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关键数字技术基础研究较薄弱。我国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300多项与数字产业相关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稳定性和成熟度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数字经济融合渗透深度不够。目前,我国各领域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差异,三次产业融合程度的差异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已经渗透服务业消费与流通领域,高于工业和农业领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数字经济融合渗透深度还不够。

  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之间获取数字资源并抓住数字资源带来的机会和利益的能力有显著区别,尤其疫情当下,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获取健康码的群众问题凸显。

  数字领域中高级人力资本不足。数字经济融合新技术与新产业,数字技术更新迭代较快、专业性较强,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从“量”向“质”转变,对人力资本的专业性、复合性和实用性水平的要求较高,同时还需具备全局视角、战略思维、深度分析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由此导致数字人才特别是高端数字人才供应不足。

  数字经济发展制度体系不完备。首先,作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重要组成的制度建设相对缺乏以及监管理念相对落后;其次,数字经济核算的“中国方案”落实到地方存在困难,无法衡量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最后,我国数字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利于我国数字经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在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中话语权较弱。

  主要做法

  强化数字经济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现有技术产品体系,研究并规划符合数字经济新业态下的创新产品,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数字创新技术创新投入。第一,加强数字领域的研发投入比例、,采取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各个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第二,加强数字技术国际合作力度投入,与国际上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建立完善合作体系。

  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高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交叉跨界融合广度与深度,打造一批拓展产业边界、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第一,高等院校要设置新兴专业,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新兴领域内容培训。科学研究院所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第二,企业要提高新兴领域的准入门槛,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研究的经费投入,给与良好待遇保障,加强与学校、政府合作,实现跨界整合;第三,政府要完善创新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申论太难没学会?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回复“咨询老师”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t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