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天津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6.9.24)

发布:2016-09-24    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90后”一代拥有一个网络童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中的不少人使用“火星文”,装扮怪异,喜欢动漫,照毕业照时不会正襟危坐,而要追求“古灵精怪”的效果……假如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关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会悄然形成,从而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A.舆论过分关注“90后”的个性行为
   
    B.“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
   
    C.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90后”
   
    D.“90后”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2.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3.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细节判断题,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A项由原文“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可以推出;根据“关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会悄然形成,从而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可知,文段对舆论过于关注“90后”的个性行为是不认同的,认为不该刻板地看待他们,可以推出C项表述符合文意;D项由首句可以推出。材料中叙述了“90后”身上的个性行为,但并没有提到这些是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故不能推出B项。
   
    2.D【解析】由文段中“正因如此”可知其为典型的因果类文段,所以前面的内容是原因,结果为晚清苏州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后文的“苏州人很少愿意投资现代实业而使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不得不转向外埠”是对结果的进一步举例说明。由此可知,D项既包含了“士绅观念”这一原因,又得出了“制约苏州现代化进程”这一结果,表述最为全面,正确。A、C两项均为解释说明的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B项只是结论前的内容,没有体出结论这一重点,排除。
   
    3.B【解析】填入空格的句子为文段尾句,根据空格前的标点和文字可知,作者指出,多数史学著作对于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所做的评价存在着共性问题,即以偏概全、抓小放大、不甚清晰,故尾句应当与这些内容进行衔接,语义相近或有概括的功能,B项“失公允”正是对原文中几个并列问题的概括,当选。文段强调的是史学著作对李鸿章的定位,与A项的“读者”无关,排除;C项中的“佳作”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D项中的“摘掉这三顶帽子”并非作者强调的目的所在,作者希望给予精准定位而非简单地“摘掉帽子”,排除。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t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