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 >> 指导

村官面试技巧(二)

发布:2009-12-22    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请谈谈你的朋友、亲近者的情况。

在大学四年中,我与××非常要好,我想我们之间的友谊会永远地保持下去。在共同的学习、研究和生活中,我感到我们在性格上形成互补关系——我比较谨慎小心,是优柔寡断型的人;而他则是快人快语,敢想敢干,这使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与b非常要好。尽管我们在一起常常互相讥讽、笑骂,但无论谁遇到了烦恼,都会向对方倾诉,获得慰藉。她也是大学毕业,已先于我走上社会,现在一家外企工作。关于求职问题,我经常求教于她,实在获益不浅。

询问关于亲近者、朋友的情况,目的在于了解面试考生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了解考生所受的影响,进而从侧面了解考生的性格、爱好。求职时,切勿说别人的坏话,特别是对亲密的朋友,应多讲一些朋友对自己的恩惠,并表露感激之情。

人际沟通能力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公务员在工作中,要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在公务员面试中,也要测评考生处理人际沟通的能力。

2?你善于与他人协调、和睦相处吗?

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起来没有困难。在学校时,班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课余俱乐部的活动,我都很热情地参加,并且很适应这种集体活动的气氛。“贵在人和”,这是我的处世哲学。不过有时我过于在乎周围人的反应和议论,常常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左右自己的情绪,故在行动上谨小慎微,左顾右盼,这倒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的。

对于“协调性”问题,我曾多方注意,但做得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我不大喜欢“合群”,更乐于独居一处。如果把“合群”作为协调性的标准,那我是比较欠缺了。但我能够做到使个人行为不致妨碍集体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做到与周围人的“协调一致”。

对于政府机关而言,能够具备与人“协调”行动能力的人是最好的选择,过于孤僻、不能有丝毫容忍和妥协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妨碍他人和事业的可能。但“协调性”并不仅仅意味着“合群”,而是要求在注意集团整体动向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尽可能使个人的意见和其后的行为同群体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人“和睦”相处。

3?如果你的同事工作能力不如你,而先被提升,你怎样看待?

公务员的考核与提拔要从德能勤绩几方面来综合考察。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的同事能力不如我,而其他方面一定有超过我的地方,或许品行更高尚,或许工作更勤奋,或许业绩更突出。所以他的提升不足为怪,我应该向他学习,找出自身差距,积极改进工作。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个别人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提升,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正确看待,而不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更不能把情绪带入工作,影响工作。

白居易有一句诗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孰优孰劣,一定会自见分晓。

4?单位负责人与主管人员之间有矛盾,你怎样对待?

首先我要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不管哪位领导交待的工作都要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完成。

其次,不以个人感情、好恶来对待他们,做到不亲不疏,同样尊重。对待他们的矛盾只能起中和作用,不能起催化作用,也就是在工作中时时注意化解他们的矛盾。特别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化大为小、化干戈为玉帛;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使他们能够求大同存小异,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集中精力把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做好。

5?单位安排你负责一次外出活动,而另一位协作的同事与你有矛盾,你怎样处理?

****同志在参加国家大型集会活动时,总喜欢领着大家唱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团结,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同样离不开团结。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

我和同事外出活动,必须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注意讲求团结,人与人之间有点矛盾是正常的。外出之前,领导会把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交代清楚。领导让我来负责这次活动,我想这位同事也一定能正确认识和看待。

在工作中,我应学习蔺相如的高风亮节,从严要求自己,时时考虑工作,事事出于公心,处处注意化解矛盾,化大为小,化干戈为玉帛,争取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及时点评

客观评价他人,理智看待社会,清醒认识自己,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类题目主要测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考生回答逻辑性强,考虑全面,语言也很有特色。

6?大学四年中,你擅长的课程是哪些?不擅长的科目是哪些?

从高中到大学,我对涉及数学方面的课程都很感兴趣,故学得也比较好。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希望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像数学那样,处处都能够得出明确的、惟一的结论。数学方面接受能力强,给我专业课程中的数理统计和经济模型设计带来了很大方便。

我不擅长的学科是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有些“悟性”——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仅依*数学式的思维就能够分析和处理的。所以,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我选修了社会学,并开始读一些有关哲学方面的书籍,当然这还只是入门。

我对于人文科学接受得比较快,掌握得也比较好,特别是对英美文学很感兴趣,也下了很大功夫。我选择海明威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这个原因。我不太擅长理工科方面的课程,常常是下了很大气力,却感到收获不大。但是,最近oa化(办公室自动化)的发展很快,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用“文字自动处理机”,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也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这个问题的意图在于了解面试考生擅长的方面及如何发挥这种优势;面试考生所不擅长的方面及他是如何努力克服的。有不擅长的课程,并不意味着“能力不够”,无论谁都会有优势和劣势,坦率地承认不足,要比过分掩饰强。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可回答“不擅长”。另外,一定要将自己对于不擅长的课程所做的努力表达出来,这才是积极的态度。

7?如果单位安排你到一个与你的期望有所不同的岗位上,你将怎么办?

我感到非常遗憾。不过,我还是愿意接受贵单位根据自己的方针所做出的安排。我是基于对贵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作风充分的了解,才报名来贵单位工作的,所以,无论在哪个部门都会努力工作。当然,也许在工作若干时间后,有机会到我期望的部门去工作,那时我将很高兴。

我想,能够让我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部门。为了能干这项工作,我在大学时代就进行了一些专门训练(如进过××培训班),努力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掌握这些很不容易,我实在想让这些技能——虽然只是“雕虫小技”——发挥一些作用。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事政策,其工作安排未必能与考生本人的愿望相一致。另外,客观上也有一个适应性的问题——如女性对于某些工作确实不甚适合。当单位对于考生的配置与本人期望出现差距时,应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去干。在此之后,可婉转地将个人的意愿再表达一次。

这种回答是一种强硬的拒绝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前提条件是:确实掌握着一种有利的技能,以实力做后盾。这种回答对于考官具有刺激性,或许会成为对单位的一种吸引力。

8?你正主持一个会议,意见对立的双方由争辩到恶语相向,你怎么办? 一个会议上,分成两派意见,大家争执不下,如果你是主持人,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①在会议上两派发生争执,作为一个会议的主持者,我会先将两派的争论的据点,争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建议大家安静,再次阐述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争执(语言、语气尽量做到诚恳而不失幽默),等局面稳定下来后再要求两方派自己的代表来表述自己一派的观点。②向双方说明会议正是为各方提供一个讲道理摆事实的场所,双方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双方适合接受的交汇点。那么各方都要避免冲突,要平心静气立足自身的立场,充分地说明理由和事实,以便解决问题。

9?你是学文(理)科的吧?有用人部门反映,学文(理)的只会说(做)不会做(说),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常常是做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是否也是这样?

①这是大家对文理分科的一种普遍思维定势。不可否认思维定势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并非完全都是正确的。中国高层的行政人员大多都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文理的分科并不等于是对人属性和特长的分类。②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要求有所突出并有所交融,即文理兼具,即使我现在做得不够好,我还是相信经过锻炼,我必定能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向全方位发展。

10?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你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我从不认为自己有特别突出的优点,我认为自己大学5年最重要的收获是学到了一些分析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在设计上,尤其是在设计大型和功能复杂的公用建筑时,经常牵涉到一些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经常需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反复验证,以便能够把握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我觉得这对我十分有益。另外,在建筑的学习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建筑是因为人而存在的,经常需要考虑人的感受和感觉,所以尊重人已经成为我思考问题的一个习惯。以上两点我认为非常重要,而这两点已经扩充到我对待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还不错,我觉得我能够胜任秘书或其他岗位的工作。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t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110080-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